• 第二十五届中国地球物理年会报告综述
    发布时间: 2014-05-05  作者:  浏览次数: 296

    第二十五届中国地球物理年会于2009109-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1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礼堂举行。也正值傅承义教授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光鼎院士在会上表达了对傅承义教授的缅怀之情。同济大学的马在田院士作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勘探关键问题及其对策》的报告,指出了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大,速度变化剧烈等情况,在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在最后指出了现在的一些误区,提出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的观点。另外丁仲仪院士作了《全球变化及其背后的利弊博弈》的报告,指出了人们通常认为CO2浓度增加与全球温度升高的高敏感性关系是不对的,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滕吉文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题目是“汶川-映秀8级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与壳、幔特异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报告题目是“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Thomas J.AhrensSeismological Laborator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报告题目是“New Discoveries in Geophysical Mineral Physics of the Deep Earth”;Li Zhao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Academia SinicaTaipei),报告题目是“Finite-Frequency Appr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version of Seismic Waveforms”;

    各个专题的讨论在11号和12号举行。大会共分为二十三个专题,内容包括: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固体勘察地球物理;工程、环境、城市与矿山地球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计算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地震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介质各项异性;海洋地球物理;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地磁与高空物理;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地球重力学研究与应用;21世纪地热研究与应用;深部流体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形成及预测等方面。本次地球物理年会可以说是包含了各个方面:从经典理论到前沿进展,从正演到反演,从采集、处理到解释,从宏观的大地电磁到微观的孔隙流体等等。11号和12号各个专题分别进行了交流讨论。

    张军华教授做了《地震属性研究新进展》的报告,他总结了地震属性提取的要素并做了对比分析。其中对于窗函数的选取要注意时窗大小的选择的问题以及截断效应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计算方向的选择,探索倾角的确定。近几年又有新的属性技术提出,其中有结构张量相干体技术、纹理属性、地震复合属性,曲率属性。

    我个人在第三专题《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中做了《粘声介质单程波法VSP正演模拟》的报告。在报告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

    13号上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我校郑静静博士的《基于Curvelet变换的面波压制方法》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综上所述,本届地球物理年会成果多,水平高,热点问题突出,涉及范围广,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届年会报告包含了了许多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非常出色的成果。针对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及其构造背景,年会邀请组织了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促进汶川地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对于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结人:何兵红

    教育部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石大主页  国内高校研究生院  旧版入口
     

    版权声明|管理登陆

    办公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