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部:
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主动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及人工智能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学校决定启动2025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条件
1. 课程应为列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基础理论课),或选课人数较多(连续两轮选课人数超过20人)的专业选修课。课程须至少运行两轮次,并在未来三年稳定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仅限非思政类课程。
2. 课程一般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亦可由教师独立承担。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
3. 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承担不少于4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4. 每人限主持申报1个项目,参与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5. 项目负责人所主持校级研究生课程建设类项目尚未结题的,不得主持申报新项目。
6. 已获得校级及以上立项的课程,不得再次申报同类型项目。
二、项目类型及建设要求
(一)“人工智能+”课程项目
鼓励各学科领域具有前期专业基础的课程负责人,通过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专家组建跨学科联合授课团队,结合不同学科前沿和培养特色,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融入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数智化教学场景,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原则上,每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至少建设1门“人工智能+”课程。
建设要求:通过“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源,要求每门课程至少建设3个文字教学案例(每个不少于500字),5个课程短视频(每个时长不少于10分钟),更新教学课件和教学大纲。建成的教学资源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共享。项目建设期一年。
经费资助:3万元/32学时(根据课程学时数调整)。
(二)校企联合课程项目
为进一步落实分类培养,围绕行业产业需求,依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构建体现“先进性、复合性、工程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校企联合课程团队,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设计、教材开发、实践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强化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将企业优质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原则上,建有卓越工程师学院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教学院部至少建设1门。
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为校内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和产学研合作经历;企业专家应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学时不少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25%。校企协作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案例(不少于5个),课程短视频(不少于3个),多媒体教学课件,企业允许公开的生产录像、工程设计资料等。项目建设期一年。
经费资助:2万元/32学时(根据课程学时数调整)。
(三)精品示范课程项目(含青年专项)
该项目建设应与国家《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做好衔接。为鼓励青年教师承担主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示范课程项目设立一般项目和青年专项(数量不少于50%)。其中,青年专项负责人由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担任,每门课程同时设置1-2名课程指导专家。
建设要求:课程须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公开课建设标准完成课程视频资源建设,并在国家知名在线课程平台(优先推荐学堂在线、智慧树)上线和正常使用。原则上,建设期内开展一轮次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项目建设期两年。
经费资助:中文课程5万元/32学时,全英文课程7万元/32学时(根据课程学时数调整)。
(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含青年专项)
课程须准确把握主旋律,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为鼓励青年教师承担主要课程建设工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设立一般项目和青年专项(数量不少于50%),青年专项负责人由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担任,每门课程同时设置1-2名课程指导专家。
建设要求:课程须完成不少于2学时的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视频案例,视频须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公开课建设标准完成。如视频资源已经上线优质在线课程平台(如智慧树、学堂在线)的,可选取示范性章节提供。如未上线,建议选择“惟真学堂”平台上线。配合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宣传等工作。
经费资助:2万元/32学时(根据课程学时数调整)。
三、学校政策支持
(一)优先推荐上级评选。对已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课程,优先推荐申报省部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原则上,2025年起,省部级及以上研究生课程建设类项目申报仅限于同类型校级课程建设结题项目。
(二)技术支持与服务。为入选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操作等培训,并设立技术支持团队全程服务课程建设。
(三)教学培训与交流。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相关教师培训、交流活动,为获批建设项目教师提供相关资讯、分享试点课程经验。
四、申报程序
(一)教师申报与单位审核。2025年4月27日前,各单位组织教师个人申报或教学团队申报。申请人需如实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1),并提交所在单位审核。
(二)单位推荐。2025年5月6日前,各单位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推荐名单并排序后送至研究生院。请将《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三份)、相关证明材料(一式一份)及《项目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电子版同时发送至qiuyuwen@upc.edu.cn。
(三)学校评审与公示。2025年5月中旬,研究生院对申报人资格和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拟立项名单,并进行公示。
(四)项目立项与实施。2025年6月,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与学校签订项目任务书并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学校拨付立项经费。
五、有关要求
(一)各院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研究生教育教学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做好项目规划与组织申报,并对推荐项目严格审查把关。
(二)项目建设期间,成员和项目计划任务等不得随意变更。
(三)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结题验收,根据立项要求,项目验收视情况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四)项目经费使用依照学校财务相关规定执行,专款专用,可用于教学资料购置、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论文发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经费须在拨付当年执行完毕,逾期收回。
(五)项目产出成果产权均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线课程、发表论文等成果须标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未尽事宜请联系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联系人:邱钰文,电话:86981395
研究生院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