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周腾飞参加第三十二届IAS国际沉积学大会

发布时间:2016-06-02浏览次数:810

会议时间:2016/5/22-2016/5/25

会议地点:摩洛哥,马拉喀什

参会人员: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博士2015 地质学 周腾飞(导师:周瑶琪 教授)

 

年初的投稿 “ Early Cretaceous Qingshan stage ( Aptian - Albian ) volcanic-sedimentary 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in Lingshan island – Jimiya regionEastern Shandong coastal areaChina. ” 被第三十二届IAS国际沉积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同意接收并给予15分钟的口头报告机会,我感到幸运之至。能有机会与国际地质学沉积学各领域前沿的科学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交流学习,欣喜的同时也感到重视,希望自己能够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并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IA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是国际沉积学家协会组织,成立于1952年,目前具有来自100个国家的2000多个会员,并且与50多个国家的地质学研究机构具有合作。其主办、协办学术期刊包括SedimentologySCI二区)、Basin ResearchSCI二区)、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SCI四区)、The Depositional Record20151月创刊)等国际沉积学顶级刊物。

本次大会共设置17个专题分会场,11个特殊分会场,3个专题的会前学习,共计300余场口头报告、160余张张贴海报,参会人员来自50多个国家,600多人。

21号清晨,我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同伴一同踏上从北京飞往巴黎,再从巴黎飞往卡萨布兰卡的航班,开始了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旅途。历经近20个小时航班的周转,于摩洛哥时间21号晚22点到达卡萨布兰卡,第二天乘坐火车(4个小时左右)到达马拉喀什。

22日下午在马拉喀什会展中心(Palais de Congres)办理会议注册签到,其手续十分便捷,会议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放了参会文件(参会卡、手册、记录本等),并在安排表中看到我于23号下午1515分至1530分在DELTAS分会场(FES 1)进行口头报告。

23号早上,经过了最终的修改与准备,将口头报告文件拷贝到了分会场电脑上,在聆听其他学者报告的时候,内心真切是紧张的,但无疑也是兴奋的。下午1430分,Deltas专题讨论会准时开始,分会场主席Jerrett第一个汇报,FES 1会场座无虚席,在聆听了学术大牛的汇报之后,现场听众问了4个问题,Jerrett都十分巧妙并且准确的进行了回答,那时,我在聆听并思考其问题时,内心还是处于比较紧张的阶段,认真回忆着之前准备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以及相应每一张片子的重点内容。由于学校只有我一个人参会,感到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还代表着整个办公室的形象,更希望能有上佳表现,体现出身为一个华东人的涵养与学术修养。中途由于有一些学者由于签证问题没有下来,而会议必须要按照时间来进行,分会场休息了一段时间,而这时听众也逐渐散去了很大一部分。听众的减少使我的内心有了些许起伏,不过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感到自己这次能够通过参会得到这么好的直接学习的机会已经非常幸运,好好表现才不辜负学校学院给予的机会,才不辜负导师的教导与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准备。15点,陆续来了一些听众,让我感到很开心。1515分,在主席的邀请下,我拿着tips登上了演讲台。汇报的过程非常顺利,心情也由紧张进入到平稳状态,渐渐感觉到自己只想与底下的学者们去分享自己的成果与想法,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以及能够得到相应的意见,tips完全没有用上,那时的状态只是想与各位学者能够在学术以及思想上能够得到碰撞,11分钟的演讲,4分钟两个问题的问答,时间飞快的就过去了,第一个问题是另一个主席A.Hartley提问的,是一个非常到位的关键性问题,我很清楚的记得他问我:地层对比工作的依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年龄数据,火山旋回周期,相同的岩相序列组合关系。第二个问题问了我,关于古地震对沉积物触发证据的,我以给他回放软沉积变形构造的野外照片的形式来阐述,并解释了露头剖面V裂缝、火焰状构造、碟状构造的形成原理。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很期待会有专家学者对扇三角洲中的火山碎屑流沉积的特殊性提出疑问,然而并没有,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在口头报告结束后我也持续地和两位分会场主席进行交流。

我的汇报是本次大会的一部分内容,聆听学术大牛与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最新工作是本次会议参加的另一部分极其重要的内容。参会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很多重要的分会场并做了相应标注,以便去聆听,浊积岩与深海沉积(Turbidite and deep sea deposits)的三场重要分会场(I II III),火山、火山碎屑和火山碎屑流沉积物(Volcanic, volcaniclastic and pyroclastic sediments)分会场、极端事件与沉积响应(Extreme events and sedimentation)分会场、全球变化的沉积信号(Sedimentary signature of Global Changes)分会场、化学沉积过程(Chemical sedimentary processes)分会场以及行星沉积学(Planetary Sedimentology)分会场。所有的分会场被分别安排在4个会场Fes1Fes2Karam1Karam2分别进行,三天的时间太有限了,有很多重要的会场都是并行进行的,我只好选择对自己研究更为重要并且更为感兴趣的进行现场学习,同时尽可能的多利用会场休息及间隔时间与会议主办方专程邀请来的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交流学习,其他的关于个人成果的则去展板区与各位研究者直接进行交流。

关于浊积岩专场,大概听了有10个汇报,其中4个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与影响:1Deep oceanic currents and sea floor interactions offshore SE Africa2Classification of deep-marin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with palynofacies3Tb or not Tb: Banding in Turbidites Sandstones4Deepwater Clastic Systems along the 1000km Exhumed Gondwana Margin。特别是对于浊积岩极端条件下的发育规模、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让我对自己博士阶段的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在这一专题的茶歇阶段,特别与德国Ruediger Henrich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鲜本忠老师关于浊积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相关性探讨,使得自己加深了对浊积岩沉积的进一步认识。

关于火山碎屑沉积专场,听了4个汇报,其中2个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与影响:1Volcano-sedimentary impacts of 2015 Calbuco eruption, Chile2 Plant successional impact of volcanic acticity in a LIP: the Columbia River Flood Basalt Province, Washington State, USA;惊叹于2015年智力太平洋沿岸的巨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及火山碎屑流物质的巨大破坏力,并直观的认识了火山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与特征,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而后者针对火山作用对植物演化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是火山沉积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与结论,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感。

关于行星沉积学专场,听了4个汇报,其中2个来自NASA的汇报,给予了我很深的印象与影响,1Alluvial and fluvial fans on Saturn’s moon Titan2Exploring Titan’s Dynamic Surface with Evaporities,二者为同一研究课题下的两个不同方向的汇报内容,研究主要采用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对土星的月亮”——泰坦卫星进行表面河流相、冲积扇相的沉积物及地貌学研究,并且利用地球上典型区域的遥感地质学尺标进行对比,提出了土星的卫星上曾经或许有水的存在这样对于天体科学非常重要的假设,汇报结束时,现场掌声雷鸣,我和许多其他科研工作者一样,对这样重要的成果振臂高呼,兴奋不已。是的,可以感受到的是科学无穷的魅力,是人类文明一步一步繁荣的基石。

在展板区,与十余位国外科研工作者就各自的研究方向与展板内容进行了相关交流与探讨,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油气储层特征、海相浊积扇沉积、陆相河流沉积、火山碎屑沉积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结识了几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国外的如来自西班牙的Luis Pomar Goma,英国的Alena, Vern Manville,德国的Ruediger Henrich,波兰的Jolanta wanczuk,印度的Suparna Goswamo;国内的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朱筱敏老师、鲜本忠老师、尹志军老师,东北大学的巩恩普老师等。在会议期间,与各位前辈、科研工作者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学习与探讨,对自己现阶段的科研目标、内容均有了一定新的认识,并加深了对沉积学很多领域的理解。

这次会议让我有机会在现场聆听学科前沿的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国外专家学者直接进行交流。通过这次会议,大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在许多专业领域取得了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思考的火花,了解了更加前沿的研究内容,学习了更加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个人学术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最后,感谢学校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国际交流合作处给予我这一次外出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感谢导师周瑶琪教授对我专业上的悉心指导与支持,感谢周世光老师与王娟老师对我的无私的答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