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杜祥琬研究员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石大师生做题为《科学道德――一门基础课》以及《对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探讨》的专题报告。
逸夫讲堂里,精神矍铄的杜祥琬院士温文尔雅,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娓娓道来,为全校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基础课――科学道德。杜院士在讲座中指出,重大的成就都来自于非功利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讲述了钱三强、郭永怀、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深深的科学情怀和严谨作风;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学术道德出现的几点问题及原因;同时也开出了一副良方:以教育为根基,以自律为核心,以制度、文化、法制、监督等机制为枝叶,共促学术道德这棵大树茁壮成长。最后,杜祥琬院士以哲学家康德的话“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作为结束,希望广大学生能以“宁静的心态、坚实的脚步”做好最基本素养――“品行端正”,能够让中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到会者静静聆听,对杜院士的讲座抱以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感谢。储建学院研究生江一帆在听完会感慨的说,杜院士的话语声声入耳,所讲述的诸多杰出科学家鲜为人知的事迹让我由衷的敬佩,对科学的神圣之感油然而生,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不是说说而已,不容侵犯、不容懈怠,这也让我今后将更加自律,秉承科学精神,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当天,杜祥琬院士还为石大师生做题为《对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探讨》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从能源形势与能源科学发展观,我国科学、绿色、地毯能源战略的基本内涵,本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发展展望等几个方面展开。杜院士指出,过去3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就巨大,但积累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中国经济已走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国能源必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开创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杜院士在加快调控转型方面提出了六条战略建议:一、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二、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三、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四、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再生能源;五、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可以成为我国能源的绿色支柱;六、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的分布式等用电方式。
据悉,本次讲座是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是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旨在帮助研究生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为贯彻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学校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研究生学风教育的深入开展。
杜祥琬 (1938.4.29-)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应用物理学专家,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常委。1938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原籍开封。1964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作为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1年后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近年来,从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