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石油大学报 >> 第 34 期 >> 第 002 版  领导讲话
  重构PDF  双层PDF 

明确定位 聚焦一流 全面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附图片)
——党委副书记王勇在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出版日期:

  经过前期的大会报告和院部研讨两个阶段,历时八天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今天进入总结汇报阶段。
  下面,我主要针对几个重点问题,讲四个方面。
  一、关于明确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问题
  首先,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建设石油学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都需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支撑。只有研究生教育不断达到卓越,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才能实现卓越。将研究生教育定位为“强校之路”,是学校今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明确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明确我们要办什么层次、什么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基于当前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我校研究生教育要“聚焦一流”,办“一流研究生教育”。对“一流学科”建设学院而言,要发展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这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在要求;对基础学科、支撑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所在院部而言,要以办“一流研究生教育”作为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改革研究生培养体系,重整培养过程,聚焦学科前沿,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只有树立一流的目标和追求,学校研究生教育才能开创崭新的局面。
  二、关于加强学位点建设的问题
  办一流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高水平的学位点作为支撑。学校现有34个学术学位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通过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对34个学术学位点的发展水平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既有引以为傲的全国“一流学科”,也有一批“不入流”的学科,总体上与发展一流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学位点建设、提高学位点水平是下一步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第一,优化学位点布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建立了层次类型较为齐全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有力支持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我们也认识到,我校的学位点建设还不能够适应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还不能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黄宝印主任曾讲到,2016年,175所高校主动撤销了576个学位点,其中,浙江大学撤销学位点34个,中南大学撤销学位点26个。我们要学习借鉴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好做法,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发展的学科。优化学位点布局,要突出办学特色优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学位点、专业的增设与调整,统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骨干队伍建设,统筹创新平台建设和各类办学资源调配等工作。其次,要落实学校“强化、拓展、升级”的学科布局总体思路,通过学位点的增设和调整,强化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升级通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第三,要淘汰一些建设成效不好、培养质量不高、与学校定位和办学层次不匹配的学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提升学位点水平。加强学位点建设,目的是提升学位点水平。过去,我们在学位点建设中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学位点内涵建设的问题。今后,学位点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位点水平上。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对接国家、行业和地方需求,突出发展优势和特色,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要明确学位点建设职责和责任。要以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建立校、院学科负责人以及学科方向负责人“多级联动”的学位点建设岗位责任体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严格考核与奖惩,充分调动每个管理层级、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凝聚各方面合力,尽快提升学位点水平。
  第三,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学科和学位点评估,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部分学位点缺乏必要的创新平台,成为制约研究生培养的瓶颈。下一步,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改善各学位点的研究条件;二要改革和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共建、共享、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公平、良好的创新环境;三要整合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管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关于合理分配招生指标的问题
  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要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培养质量。
  第一,优先满足“双一流”学科和重点发展领域的指标需求。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建设研究型大学,而且明确要强化石油石化学科,拓展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因此,首先要优先满足这些学科对研究生招生指标的需求。
  第二,改革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学校现有招生计划分配办法是以学院为单位、以高水平学者和导师数量为测算依据,这是一种具有平均主义色彩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院、特别是学位点和导师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要在兼顾各学位点相对平衡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导师数量、科研条件和培养质量,重点考虑各学位点所承担高水平研究项目、拥有研究经费以及科研成果、已培养研究生质量等情况,建立以能力、水平、贡献为主要依据的招生计划分配测算办法,按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分配招生计划,实现科研发展与学位点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四、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大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一)千方百计提高生源质量
  要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优秀生源是基础,缺乏一流的生源,就难以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自2015年国家改革研究生推荐免试政策以来,我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不断下降,研究生生源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严重困难。今后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生源。一是要想办法留住本校优秀生源。要积极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让研究生导师尽早参与本研一体化学生培养,让这些学生及早参与科研,密切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鼓励大二、大三非本研一体化优秀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留住本校优秀学生。二是要设法吸引校外优秀生源。要继续办好暑期学校,增强对其他高校优秀生源的吸引力;要单列指标,积极吸引“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调剂生源。三是要提高对优秀生源的奖助力度,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生源。四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全面宣传学校、学位点和优秀导师,突出优势和特色,增强宣传效果。五是建立优秀生源激励机制,对争取优秀生源成效显著的学院和导师要在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奖励,对争取优秀生源不积极、不主动、优秀生源流失严重的学院、学位点要减少招生指标;对生源质量差、培养质量不高的导师要暂停招生,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二)努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规范导师行为,引导导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岗位职责,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是办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必须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通过修订导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导师立德树人岗位职责,引导导师重视人才培养、潜心学术研究、不断追求卓越。
  二是建立导师动态管理机制。废除导师资格定期考核制度,推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评聘分离,变“资格管理”为“岗位管理”。让宝贵的招生指标和学生资源,流向科研条件好、指导能力强、培养质量高的导师。
  三是实施研究生导师分类管理。修订博士生导师资格评定和招生资格审定办法,提高遴选条件,激励年轻导师快速成长。分院部制定硕士生导师资格评定和招生资格审定办法,将硕士生导师管理重心下移至院部,提高遴选审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四是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加强导师培训岗位,支持和鼓励导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行业企业实践,提升导师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努力改善导师治学环境,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实验设施等条件。
  五是将导师资格与岗位聘任挂钩。随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聘任导师岗位,承担指导研究生的任务。今后,要将导师资格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与教师岗位聘任挂钩,激励教师积极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要加强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定位、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打通本、硕、博课程体系,实施培养环节一体化设计。依托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打造各学位点的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特别要加强核心课程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强化科研育人,建立科教融合机制。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要注重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对外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带动人才培养,要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时把科学研究方法与成果融入研究生培养,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三是要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学校要重点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有计划地引进国外课程和原版教材;依托“111引智基地”,吸引更多的国外一流专家为研究生授课和举办学术讲座;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机制,提升导师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是要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强化过程监控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实践成效;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对评审与答辩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积极开展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专业认证等质量评价与认证工作,构建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五是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助力助推人才培养。坚持依法管理,依据学校章程,梳理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重点整改规章制度中相互冲突、规定过于宽泛造成执行难等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各有关部门的数据联通,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优化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科研条件;建设研究生实训实践平台,改善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条件;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改善研究生住宿条件;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生活条件。总之,通过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精心学习思考研究。
  各位老师、同志们,一流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站在学校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新起点上,让我们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努力开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分享到: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